近年来“过劳死”的话题就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所有白领,迅速在大批工薪族和城市白领当中引发了热议。特别是新闻媒体、公共传播、IT等行业工作者,加班熬夜已是家常便饭,很多人意识到,要抵挡从天而降的“过劳死”,只能从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入手,于是健身、心情、精力、状态……诸多和健康有关的词汇也被人们更多地提到。
从企业高层到普通白领,在不停倒下的同行面前突然感到巨大的危机——身体这部不停运转的机器,何时会突然坍塌?
“过劳死”高发凸显健康重要
如果说过劳死几年前只是偶发在部分企业高层的身上,实在无法挑动人们的神经,但最近一年来,上至IT精英、下到事业小成的SOHO一族,纷纷倒在办公桌前,“过劳死”的高发前所未有地密集。
原凤凰网总编辑、现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先生7月2日晚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享年39岁。就在去年的4月4日,江民软件创始人王江民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去逝,享年59岁。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多起“过劳死”发生,让都市白领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但不要忘记,“过劳死”的温床恰恰是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急症猝发才成为了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仅仅在2006年,社科院中国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显示,有七成人处于过劳死的边缘状态,而进入2010年之后,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89%左右。一句话概括之:十个白领,九个亚健康,八成容易过劳死!
亚健康常态化锻炼以自强
其实,过劳死并不恐惧,最可怕的是当亚健康成为常态时,都市内的“忙忙白领”还懵然不知。在相关机构组织的抽样调查中,100名白领里只有9名认为自己“感到疲惫,需要充足的调整和休息”,其余91名均认为“偶尔感觉疲劳”。更可悲的是,这100名白领当中,超过半数有“焦虑心态”,而且“不同程度地吸烟和饮酒”,但多达28人表示“每周至少一天通宵工作”,而这些被调查对象当中,“少于8小时睡眠”的人数是“全部”!
在如此生活状态面前,身体好比脆弱的玻璃杯,亚健康常态化已成定局。一名IT专题记者曾经不无揶揄地调侃:“也许只有我39岁累死在采访现场的时候,才有可能被人记住。”由此,“四十大限”绝非危言耸听,但无论谁都不想成为“炮灰”。
由于“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因此有效的防治手段并非药物。唯有加强身体锻炼,维持生理系统平衡、调节心理状态才能对抗亚健康和“过劳死”。
及早合理健身保健康
目前对亚健康的界定普遍认为是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只要出现“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失眠症状明显,多梦或早醒;头涨、头昏或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兴趣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减退;低热;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当中的任意两种,都可认为是身体过度疲劳。
健康专家指出,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让身体抗压性更强,心脑血管和肺部呼吸系统变得更健康,心理压力也会随之释放,是都市白领抗压、抗过劳,缓解身体亚健康的得力武器。适度而合理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首先以不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增加额外压力为前提,其次才去通过定量的锻炼增强体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当今社会无形的压力下,亚健康和“过劳死”是普遍存在于大批工薪族和城市白领当中的,一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将投入更多的休息锻炼才能平衡,因此通过运动缓解身体疲劳应当“赶早”,越早锻炼,恢复能力和新陈代谢的调整就会越好。只有加强身体锻炼,维持生理系统平衡、调节心理状态才能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