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训练法则是为全面发展不同类型肌纤维而变化负荷强度的一种练习形式,目的是使骨骼肌的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及中间型肌纤维均能得到适宜的,专门的刺激,从而提高其生理,生化适应水平。
我们说的肌肉是指骨骼肌,它约占人体体重的40%(女性为35%)左右。组成的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肌纤维内有由粗细不同的两种蛋白质微丝构成的许多肌原纤维,以及若干个细胞核,线粒体及其它颗粒。目前,有关专家运用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将肌纤维分为红肌(又称慢肌,简称ST)、白肌(又称快肌,简称FT)以及中间型肌纤维等类型。各类肌纤维由于内含成分与结构不同,因而其生理机能和生物化学反应也有所不同。实验与鞋实践证实,不同类型肌纤维对不同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生理和生化适应有很大的判别这大概就是综合训练法则运用的科学依据。
实验表明,40%左右极限强度的肌肉活动主要反映了慢肌纤维的活动;60%以上极限强度的肌肉活动动则主要由快肌纤维参与;40%-60%之间极限强度的肌肉活动,快肌,慢肌及中间型纤维都将参与活动。由于不同强度的练习快肌,慢肌及中间型肌纤维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在锻炼中采用不同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练习即可分别发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也就是说,不同运动负荷的组合运用,可使肌纤维对不同性质的训练产生“专门性”适应,从而使肌肉产生选择性肥大。
在健美锻炼中我们通常采用8-12RM的强度进行8-12次的重复练习,这8-12RM的强度即基本等于本人极限强度的40%-60%,而此强度可同时兼顾三种类型肌纤维的训练。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30RM的重量可增多肌毛细血管,提高耐力和减脂,10-15RM的重量可加强耐力和心血管功能,6-12RM的重量主要是增大肌肉围度,5RM以上的重量对于绝对肌力及肌间直辖市性的锻炼则是举足轻重的训练因素。若您对此了然于胸并已有所采用,那事实上已进行过综合法则的训练了,只是不自觉而已。
综合训练法则可以运用于任何肌群的任何练习动作中去,通过各组练习动作的重量与次数编排来执行。通常情况下可运用渐增重量级渐减次数的形式进行锻炼。譬如,练肩背肌的颈后推举,可做如下编排:10-15RM/10-15、8-12RM/8-12、6-10RM/6-10、4-8RM/4-8。凡负荷强度不同,且对应的动作练习次数也不同的组合训练,均可称综合训练。其负荷强度和动作次数也不一定按固定的程序与幅度进行增减,如练背阔肌之并握划船,即可做如下编排:10-15RM/10-15、6-8RM/6-8、4-6RM/4-6、8-12RM/8-12或8-12RM/8-12、8-12RM/8-12、6-10RM/6-10、10-15RM/10-15等。